雨水已過,我省灌區小麥開始進入返青期到拔節期,
旱地
處在越冬期。由於去年小麥適播期受持續降雨的影響,播種持續時間比常年多10-15天,適期偏晚播麵積較大,同時,去年12月降溫早,降溫幅度大,影響個體生長,形成較大麵積的稠弱苗。小麥產業技術體係在2月上中旬對渭南市、鹹陽市、西安市和寶雞市的富平縣、臨渭區、華州區、臨潼區、三原縣、涇陽縣、乾縣、岐山縣和陳倉區等部分重點縣區大田生產及大戶苗情再次進行實地抽樣調研,具體情況為:
一是群體數量和常年同期差異不大,整體情況較好。但個體質量整體偏差。其中,晚播麥田,個體質量更差,葉齡在3.5-4.5,單株分蘖0-3.0個,單株次生根2-4條,株高12-16cm。正常播種麥田,葉齡4.5-6.5,單株分蘖3.0-5.0,單株次生根4-6條。次生根數量普遍偏少。二是秸稈還田地塊,沒有進行冬灌的,10cm耕層墒情較差,灌區基本上沒有凍土層,旱象已經出現。三是冬灌麵積較小,冬前化除麵積小。四是元月平均溫度較常年同期偏高0.8-2.0度。進入2月份溫度回升太快。五是關中西部部分地方條鏽病孢子越冬沒有凍死(2月4-5日調查發現),菌源基數較高。
針對目前生產中苗情特點及存在問題,按照“分類施策、促弱控旺”的小麥早春田間管理原則,提出如下管理技術意見。
1.春灌。盡快進行早春灌。沒有進行冬灌的優先進行早春管。
2.追肥。結合早春灌追施尿素5-8公斤/畝。
3.鎮壓。通過鎮壓,保墒提墒,並控旺。
4.化除。適時做好早春化除,對冬前未防治的田塊,在氣溫回升到10℃以上進行化除。

5.化控。稠旺苗田適時進行化控。
6.病蟲害防治。高度關注條鏽病發展動態,加強早期條鏽病和其它病蟲越冬數量的監測,依據預測結果進行適時防控。在我省的陝南、關中西部地區如果條鏽菌越冬菌源量大,可實施以壓減越冬菌源量為目的的早春防控;在蒲城、富平和臨渭等小麥莖基腐病發病嚴重田塊可在小麥返青-拔節期莖基部噴霧進行防治。其它病蟲害做好監測工作即可。
7.倒春寒預防。適時做好倒春寒預防。
(來源:陝西省農業農村廳)
部分專業知識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