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農農辦〔2021〕34號
各地級以上市農業農村局、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今年是建黨一百周年和“十四五”開局之年,毫不鬆懈抓好糧食生產,再奪糧食豐收意義重大。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糧食安全生產的決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相關工作安排,根據農業農村部《2021年全國“蟲口奪糧”保豐收行動方案》要求,我廳製定了《2021年廣東省“蟲口奪糧”保豐收實施方案》。現印發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明確目標任務,強化屬地責任,抓緊抓好各項措施落實。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
2021年3月1日
2021年廣東省“蟲口奪糧”保豐收實施方案
農作物病蟲害是影響糧食穩產增收的關鍵因素,防控農作物病蟲危害是減災保豐收的關鍵舉措。2021年我省水稻“兩遷”害蟲、草地貪夜蛾等糧食作物重大病蟲呈重發態勢,直接威脅糧食生產安全。為組織指導全省各地做好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病蟲危害損失,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目標,製定本方案。
一、糧食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分析
依據病蟲源基數、作物布局、栽培特點和氣候等因素綜合分析,2021年我省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重大病蟲害和農區鼠害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麵積1.2億畝次。
(一)水稻重大病蟲害。水稻病蟲害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麵積9000萬畝次。其中,稻飛虱偏重發生,發生麵積2300萬畝次;稻縱卷葉螟除粵東局部偏重發生外,其餘地區偏重發生,發生麵積1800萬畝次;鑽蛀性螟蟲中等發生,發生麵積800萬畝次;大螟在全省上升趨勢明顯,在多地成為主要種群,預計發生程度中等、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麵積400萬畝次;二化螟在粵北和粵東稻區回升明顯,發生較重,發生麵積300萬畝次;三化螟在全省發生呈現下降趨勢,偏輕發生,發生麵積100萬畝次;紋枯病發生麵積2000萬畝次,在低窪積水田塊和水稻生長中後期發生較重;稻瘟病在感病品種、曆史病區潛在流行風險在感病品種上發生較重,預計發生麵積350萬畝次。此外,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南方黑條矮縮病、跗線蟎、稻葉蟬、稻蝗、橙葉病、稻曲病等在局部地區也有不同程度發生。
(二)玉米重大病蟲害。玉米重大病蟲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麵積700萬畝次。其中,草地貪夜蛾偏重、局部重發生,預計發生麵積140萬畝;玉米螟中等、局部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麵積200萬畝次;玉米大小斑病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麵積260萬畝次;玉米紋枯病中等、局部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麵積100萬畝次。
(三)農區鼠害。農區鼠害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麵積2300萬畝次。
二、思路目標
(一)指導思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麵積、產量不能掉下來”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糧食安全生產的決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安排,切實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牢固樹立防災減災意識,突出重大病蟲、重點區域和關鍵環節,堅持政府主導、屬地負責、分類指導、分區施策,加密監測預警,組織應急防治,推進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堅決遏製遷飛性、流行性重大病蟲害暴發成災,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努力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和農藥減量增效有機統一。
(二)工作目標。確保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重大病蟲害總體危害損失控製在5%以內,遷飛性、流行性重大病蟲害重發區和新傳入重大病蟲疫情防治處置率達100%,綠色防控產品和技術、植保無人機等先進器械大麵積推廣使用,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3%以上,實現農藥使用減量增效。
三、重點任務
(一)打好水稻“三蟲三病”防控攻堅戰。重點抓好稻飛虱、稻縱卷葉螟、鑽蛀性螟蟲、稻瘟病、紋枯病和細菌性條斑病等重大病蟲疫情防控,實施聯合監測、分區治理。稻飛虱采取“壓前控後”,嚴防中後期突發成災;稻縱卷葉螟主抓達標防治,保護功能葉;鑽蛀性螟蟲抓好翻耕灌水壓基數和蟻螟峰期施藥精準防治;稻瘟病狠抓破口期和抽穗期預防控製,嚴防大麵積流行;紋枯病突出分蘖期和拔節期防控,遏製擴展危害;細菌性條斑病抓好種子檢疫、發病中心集中防治以及台風暴雨後的預防。
(二)打好玉米草地貪夜蛾防控阻擊戰。實行全麵監測、分類施策,突出生態防控。采用理化誘殺等綠色防控措施降低成蟲種群數量,治早、治小全麵撲殺幼蟲,在低齡幼蟲高峰期組織開展應急防控。對集中連片發生區實施統防統治,推進聯防聯控,對分散發生區實施點殺點治,精準防治。廉江、陽西、台山和鬥門等13個國家“三區四帶”布防重點縣,采取全麵普查,加密布設高空燈、性誘捕器,係統監測誘殺周邊國家入境蟲源,降低成蟲落地繁殖幾率。
此外,加強農區鼠害、本地蝗蟲、東亞飛蝗監測和隱患排查,一旦發現農區鼠害、蝗蟲連片成災,迅速組織發動群眾開展統一滅鼠、滅蝗行動,確保不成災危害。
四、工作要求
(一)強化監測預報預警。完善重大病蟲疫情監測製度,科學布設監測網點,提升監測預報信息化水平。組織轄區植保機構加強重大病蟲害源頭區、遷飛流行過渡帶、常年重發區監測調查力度,密切跟蹤、準確掌握發生消長動態,及時發布病蟲預報預警信息。加強大田普查,把握重大病蟲發生趨勢,明確重點防控對象、關鍵區域和最佳防治時間,科學指導防控行動。
(二)加力推進統防統治。積極爭取政策資金支持,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發動和扶持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種糧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采用植保無人機等高效植保器械,大麵積實施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提高防病治蟲效果、效率、效益。開展統防統治示範縣創建活動,輻射帶動群眾自覺參與統防統治的積極性,提升農作物重大病蟲應急防治能力。
(三)大力推進綠色防控。落實種子處理、防蟲網育秧、秧田送嫁藥等措施,加快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生態控製、科學用藥等等綠色防控產品和技術推廣應用,集成一批以生態區域為單元的農作物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模式。開展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活動,推進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融合發展,大力推行病蟲害綜合防治、可持續治理,促進農藥減量增效。
(四)推進科學安全用藥。強化科學安全用藥指導,堅持達標防治、對症選藥、適時適量用藥,嚴格執行安全間隔期用藥規定,嚴防違規用藥,避免亂用藥,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大力推廣高效低風險農藥品種和高效藥械,開展科學安全用藥培訓和專題宣傳活動,廣泛普及農藥減量增效技術,宣傳農藥科學安全用藥工作成效,營造良好氛圍。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責任落實。國家將重大病蟲害防控納入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內容,各地要按照考核要求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規定,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屬地責任,精心組織實施,分階段、分區域動員安排防控工作,落實落細各項防控措施,努力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
(二)強化資金支持。各地要將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在用好2021年中央農業生產救災水稻病蟲、草地貪夜蛾防控補助資金和省級植物疫病防控資金的基礎上,統籌加大省級涉農資金和地方財政投入,加強防控物資隊伍保障,確保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三)強化督查指導。廣泛開展防控技術指導服務,在水稻“破口期”、玉米“封行期”等防控關鍵時期,組織精幹力量深入生產一線,開展巡查指導服務,最大限度降低病蟲危害損失。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等早稻、晚稻重大病蟲害防控關鍵時期,省農業農村廳將組派工作組開展現場督導檢查,督促指導各地防控措施落實。
(四)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微xin公眾號等宣傳媒體,大力宣傳科學安全用藥、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等病蟲害防控的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增強農民科學防控技術水平和自覺參與病蟲害統防統治積極性,為工作推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五)嚴格信息報送。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按照《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規定,組織轄區植保機構做好農作物病蟲監測信息報送工作。同時,按照農業農村部要求,5-9月實行水稻重大病蟲、4-9月實行草地貪夜蛾發生防控信息“一周一報”製度。
(來源:廣東省農業農村廳)
部分專業知識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