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蒙陰走出濕地保護管理新路徑
發布時間:2022-10-11 15:01:04 來源:raybet雷竞app下载
標簽:農業政策
內容提要: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位於沂蒙山區腹地,有河流178條,水庫103座,塘壩1000餘處,全縣森林覆蓋率62 2%,水域麵積占縣域國土總麵積的9%,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位於沂蒙山區腹地,有河流178條,水庫103座,塘壩1000餘處,全縣森林覆蓋率62.2%,水域麵積占縣域國土總麵積的9%,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黃河流域山東區域重要的生態屏障和山東省七大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區域之一,境內自然濕地、人工濕地資源豐富。
近年來,蒙陰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探索濕地保護管理新路徑,全力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
一、創新“三項機製”,夯實濕地保護管理基礎
一是創新組織領導機製。圍繞濕地資源保護和建設管理,專門成立濕地保護領導小組,創設縣委生態文明發展中心,統籌負責包括濕地建設管理在內的全縣生態保護發展工作,建立起生態中心牽頭抓總,縣林業局、生態環境局、自然資源局、水利局等部門單位相互配合的濕地保護齊抓共管大格局。同時,科學謀劃濕地保護項目布局、優先方向和重點建設內容,將濕地公園建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編製《山東雲蒙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雲蒙湖流域水生態保護規劃》等濕地保護綱領性文件,製定出台《蒙陰縣人工濕地環境效益評價管理辦法》,為抓好濕地保護管理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創新資金投入機製。有效發揮財政資金引子作用,將濕地運行保護費用列入縣級財政公共預算,不斷加大濕地保護建設投入力度。同時,堅持多措並舉,積極探索項目建設資金投入新機製、新模式,在整合用好國家、省級重大扶持項目資金基礎上,探索推進EOD、“百縣千億”等環保金融項目,累計籌措資金7280萬元,修複濕地910畝,新建設河道走廊濕地520畝。
三是創新考核管理機製。落實濕地保護目標責任製,將濕地保護納入地方人民政府綜合績效評價內容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出台《蒙陰縣生態保護績效考核工作方案》,進一步完善濕地、水源地生態補償製度,將水域生態保護等工作納入全縣高質量發展考核。同時,對雲蒙湖國家濕地公園所在的雲蒙湖生態區實行單獨考核,突出生態指標體係,切實增強濕地保護、修複和管理的主動性。
二、探索“三個結合”,抓實濕地保護管理舉措
一是堅持把濕地保護管理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相結合。將濕地作為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載體和平台,與臨沂大學合作開展濕地公園生態基礎調查,完成了濕地區現狀、水質、底泥、鳥類、植物類等18項調查內容,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檔案資料,既摸清了全縣濕地資源家底,也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數據支撐;與山東農業大學合作開展全縣生物多樣性調查,目前已完成草本類、昆蟲類、菌類、蕨類調查工作,預計2023年7月份提交正式成果。據調查統計,僅雲蒙湖國家濕地公園內就有維管束植物72科260種、脊椎動物26目56科161種,其中鳥類150種,包括黑鸛、東方白鸛、丹頂鶴等3種國家I級保護動物,典型魚類由32種增加至46種。
二是堅持把濕地保護管理與發展康養旅遊相結合。立足雲蒙湖國家濕地公園周邊良好的區位條件和地理優勢,采取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思路,先後建成雲蒙湖康體小鎮、石龍灣旅遊度假區、金水前城生態文明實踐區等特色鮮明的濕地康養旅遊項目。其中,石龍灣旅遊度假區在投資2000萬元修複1800畝濕地公園的基礎上,計劃再投資2億元,建設集中草藥種植、餐飲住宿、露營度假、攝影基地、環保科普等於一體的文旅項目,全麵促進鄉村旅遊發展。
三是堅持把濕地保護管理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在濕地保護的基礎上,發展生態蓮藕種植、有機魚養殖6000餘畝,分6批次放流鰱、鱅等淨水保水魚苗5400餘萬尾。雲蒙湖獲批國家有機
水產
品養殖基地、國家級大銀魚種質資源保護區。在雲蒙湖周邊建設水源涵養林10萬畝,完成河灘濕地綠化581公裏、湖區退耕還濕5.2萬畝,建成環湖生態帶修複工程。流域內河道濕地、湖濱帶濕地、人工濕地麵積達到6140公頃。同時,以濕地生態文化為底蘊,充分挖掘自然文化資源,將紅色文化、庫區文化融入到濕地景觀建設,先後建成庫區建設展覽館、雲蒙湖濕地博物館,促進了鄉村振興和文化多元發展。
三、實現“三個推動”,做實濕地保護管理成效
一是推動生態環境改善,凸顯環境效益。充分發揮雲蒙湖庫塘濕地、東汶河和梓河河流濕地以及零星沼澤濕地良好的調蓄水量和調節氣候作用,借助沂蒙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工程,投資4622萬元規劃修複小微濕地100處,修複麵積46.7公頃,累計建成人工濕地22處,全縣濕地區域水質淨化、涵養水源、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顯著增強。
二是推動“兩山”實踐轉化,放大經濟效益。圍繞保護開發主題,在雲蒙湖周邊濕地建成百裏荷塘,蓮子蓮藕等有機農產品為當地群眾帶來豐厚收益。探索推廣“互聯網+”、“旅遊+”、“生態+”等新興業態,讓群眾在享受綠水青山中,實現了產區變景區、果園變公園、農耕變體驗、空氣變人氣,推動了從賣產品到賣生態、賣環境、賣文化的轉變,“綠水青山”正源源不斷轉化為“金山銀山”。
三是推動保護觀念養成,提高管理效力。發揮雲蒙湖濕地博物館環保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全麵展示濕地知識和保護成果。定期舉辦“世界濕地日”、“濕地愛鳥周”、“環雲蒙湖自行車賽”、“雲蒙湖放魚節”、“捕魚文化節”等係列主題活動,宣傳濕地生態環境、特色物產、保護措施,集中向社會宣傳普及濕地相關法律、法規,有效促進了群眾濕地保護觀念養成。
部分專業知識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