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是漢族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曆史,碧螺春產地在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如今是在蘇州吳中區一帶,因此又叫做“洞庭碧螺春”,2002年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總局批準,獲得原產地域標誌產品保護,是正宗的碧螺春產地。
碧螺春為什麼叫“嚇煞人香”?
碧螺春在以前,當地人稱它為“香煞人茶”,至於為什麼這麼叫,其中還有些典故。有一個傳說,相傳有一個尼姑上洞庭山遊玩,在山上采摘了幾株野茶,回家衝泡後,覺得香氣逼人,於是順嘴說了一句,“香得嚇煞人”。所以,當地人就把這個說法給叫開了,成為大家公認的香茶。據清代《野史大觀》(卷一)載:“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產野茶數株,土人稱曰:“嚇煞人香”。”後來,康熙皇帝視察時品嚐了這款茶,覺得“嚇煞人香”名字不雅,於是題名“碧螺春”。
碧螺春什麼時候出名的?
在清朝,碧螺春聲名鵲起。這一切,源於康熙皇帝,有一次康熙皇帝南巡,到了太湖。當時的蘇州巡撫宋犖,迎接聖駕時,用洞庭東西山產的茶“嚇煞人香”進獻給皇帝。
為什麼叫“嚇煞人香”?因為當地茶農覺得此茶甚香,用吳語說就是嚇煞人香,所以才有這個接地氣的名字。
果然康熙帝被此茶清香驚襲,便問此茶何名。宋犖奏:“此茶產於洞庭東山碧螺峰,百姓稱之為‘嚇煞人香’”。
康熙遂言:“茶是佳品,但名稱卻不登大雅之堂。朕以為,此茶出自碧螺峰,茶葉又卷曲,形似螺,就名為碧螺春吧。從此“碧螺春”正式走上了成名之路。
以上就是關於碧螺春的產地以及名字由來介紹了,其實蘇州除了碧螺春外,還有很多名茶,如虎丘茶、天池茶的盛名都早於碧螺春,但因種種原因,流傳至今的隻有碧螺春,因此隻有蘇州地區產的碧螺春才是真正的碧螺春。
部分專業知識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