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苗的存活率低一直是比較常見的問題,養魚的基本上都碰到過魚苗死亡的現象,作為常見的魚種之一,草魚碰到這樣的問題幾率更大的。引起草魚死苗有自然因素也人為操作不當的因素,後者出現這個問題的幾率更大,下麵就來了解下草魚苗經常死亡的原因吧。
1、運輸不當
自己培育魚苗對於技術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高,所以一般都是直接買魚苗養殖的,購買的魚苗在運輸的時候就容易出問題。一些魚苗在運輸的時候由於操作不當,導致出現了不適應的情況,出現應激反應死亡,還有一些則由於體製較好,存活的時間長一些,等到了育苗池才會開始死亡,如果買的草魚苗剛到幾天就批量的死亡,那麼多半是這個原因了。碰到這樣的情況也不要急著將魚苗放入育苗池,給其一點適應時間,再將育苗池的環境調整到最適合草魚苗存活的程度,這樣死亡會少很多。
2、藥物刺激
初期的草魚苗對於病蟲之類的沒有抵抗力,養殖戶也不想它們碰到病蟲,所以會選擇使用藥劑殺菌滅蟲。就是這些藥劑其實也會給草魚苗較大的刺激,造成大量死亡。這些藥劑對於草魚苗的傷害也是有的,濃度低一點,它們還扛的住,但是用藥的時候濃度高了、或者施放的時候比較密集,那就不單單是殺蟲了,連草魚苗也一起波及了。草魚苗用藥的時候千萬要注意是否適合,不少人殺蟲最後連魚苗一起解決了,這個是個很容易出錯的環節。
3、缺氧
缺氧引起的魚苗死亡是很正常的,一般威脅不是很大,因為這個的苗頭比較明顯,養殖戶有時間去調整的。池塘由於養殖時長和清理不到位的原因,其氧氣方麵自然會有所欠缺的,草魚苗本身就喜歡氧氣濃度高一點的水域,它們可沒有成魚那樣強悍的呼吸係統,氧氣濃度稍微低一些就會出現死苗的。如果魚苗浮頭的情況頻繁,大家最好提前做好增氧準備。
4、病害
就病害而言,這是個比較大的威脅了,病害對於成魚的感染傳播,還能讓大家有時間去治療,但是對於魚苗的話就沒什麼時間讓大家反應過來去治療了。尤其在夏季這個階段,草魚苗發病的機會最好,什麼腸炎、爛鰓之類的,這些都可能出現在魚苗身上。另外水質惡化引起的各種病菌、寄生蟲入侵也是需要提防的。
草魚本身雖然比較容易養活,但是其魚苗時期卻是很容易出問題,這也是大一些的草魚養活很簡單的原因,差一點的可能在魚苗階段就沒了。
部分專業知識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