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菇也叫剪刀草、燕尾草、華夏慈菇、水芋等,在我國種植已有上百年的曆史。慈菇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在我國各地區都有栽培,其主要的食用部位是它的地下球莖。慈菇有很多的品種,大家所了解的慈菇有多少呢?有哪些常見的品種呢?各品種之間有什麼區別呢?那麼我們一起來看下文的內容介紹。
1、刮老烏
刮老烏慈菇也叫紫圓慈菇,這種慈菇它的地下球莖是圓形的,一般一個刮老烏的重量是二三十克左右,算是中等大小的慈菇。它之所以會被稱為紫圓慈菇是因為它的皮是青色帶紫色的,而且形狀為圓形。刮老烏慈菇的肉質較為粗糙,顏色是白色的。在正常的種植條件下,每畝的產量一般能達到八九公斤,但有時也就隻有七百公斤,而豐產二度時候則能達到一千公斤,甚至以上。
2、蘇州黃
蘇州黃慈菇也叫白衣慈菇,這種慈菇它的地下球莖是卵形的,一個白衣慈菇的重量約為十五到二十五克左右,它是慈菇品種中個頭最小的一種。蘇州黃慈菇它的表皮顏色是白色的,但果肉的顏色則是黃色的,吃起來和板栗的味道十分的接近。蘇州黃慈菇是一種品質相對較好的慈菇,但產量不高,每畝一般就是七百五十公斤。
3、沈蕩慈菇
沈蕩慈菇以浙江海鹽地區產的為之最,它的地材球莖是橢圓形的,每個沈蕩慈菇的重量差不多是三十三到三十四克。沈蕩慈菇的品質和口感都非常的不錯,沒有苦味,而且口感也非常的細軟。它的果皮和果肉顏色都是黃白色的,但沈蕩慈菇是有鱗片的,顏色為棕褐色。
4、白肉慈菇
白肉慈菇品質最好要屬廣東白肉慈菇,它的地下球莖為扁圓形,個頭是慈菇品種中最大的,一般能長到五十到七十五克一個,品質非常的不錯。而且白肉慈菇的生長期也比較短,一般三個半月到四個月左右就能成熟,抗性較強,一般每畝的產量能達到一千到一千三百公斤左右,產量在慈菇品種中相當高的了。
5、沙菇
沙菇的地下球莖和蘇州黃慈菇的地下球莖的形狀非常的相似,但沙菇偏圓一點,也就是卵圓形。沙菇的單個重量也比較重,一般能有五十克一個,它的果肉和果皮顏色都是黃白色的,澱粉含量豐富。它的生長周期和白肉慈菇一樣長,而且更重要的產量也基本差不多,一般是一千到一千二百公斤。沙菇的口感也非常的不錯,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耐貯藏和運輸。
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幾種慈菇就是小編在上文中給大家提道這幾種啦。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廣東白肉慈菇、沙菇、浙江海鹽沈蕩慈菇以及江蘇寶應刮老烏。感謝大家的閱讀和支持,小編會繼續努力給大家提供更精彩的內容。
部分專業知識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