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地栽培就是通過人工設施創造出一種小氣候的條件進行的植物栽培措施,又被叫做為設施栽培。現在被廣泛運用於蔬果苗木、花卉等各種植物的生產。進行保護地栽培的話,不會受到季節的限製。那麼保護地栽培有什麼特點呢?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保護地栽培的特點,一起來看看吧!
1、溫度
在保護地栽培的時候,會在地麵上覆蓋各種覆蓋物。這些覆蓋物能夠有效的減少空氣流動與熱傳導。減少陽光以及人工加溫熱能的喪失。其中還包括著透明覆蓋物,且起到讓保護地內溫度高於室外氣溫的作用。同時還能夠通過改良保護設備的措施以及控製通風來調整溫度。在夏季的時候,可將覆蓋物揭除進行全部通風,能夠讓保護地中的溫度相對較低。除此之外,其增溫效果也會與氣候以及土壤等因素產生關係。
2、光照
保護地栽培的光照強度相對於露地栽培來說,大約隻有露地栽培的55%左右。特別是在自然光照短的冬春季時,而如果光照不足的話,那麼對於大部分作物的生長都是非常的。所以我們不僅要以有著較高透光率的覆蓋物進行覆蓋,以及做好有利於透光的設計之外。我們還要注意避免覆蓋物的汙染,做好稀植工作。必要的時候還需要進行人工補光工作。
3、空氣
保護地栽培一般都是以封閉式的為主的,這些地方的空氣流通都是比較差的,其內部的二氧化碳含量在晴天九點之後就會低於大氣中的含量。如果二氧化碳含量低於200ppm的話,那麼就達到了二氧化碳的補償點,這個時候作物的光合作用便會停止。因此我們要注意做好人工補充二氧化碳的措施。可在保護地中施入有機肥,利用微生物的分解釋放出二氧化碳。也可施入液體的二氧化碳或者是幹冰。相反侮辱過二氧化碳含量過多的話會危害作物根部,這時便要及時通風調節。
4、水分
保護地中的水分蒸發速度是要遠遠小於露地栽培的。即便是在簡易保護地當中,也會因為地溫比較低,而不會產生太大的蒸發量,在澆水之後,地溫也會迅速下降。所以我們在保護地栽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控製好澆水量及頻率,澆水量不可過大,澆水間隔時間應好長。在簡易保護地中,一般應在晴天中午之後進行。最好是不要空中噴灌,容易導致濕度過高而引發病害。澆水方法一般以溝灌為主,最好是能夠進行地下噴灌。
以上就是保護地栽培特點的簡單介紹了。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裏了,本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哦!
部分專業知識轉自網絡